榆林市北郊的鎮北臺見證著毛烏素沙地由黃變綠的逆轉和榆林城的變遷(9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
游人在米脂縣楊家溝革命舊址參觀(9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工作人員在榆林一服飾公司車間操作(9月11日攝)。目前榆林市有羊毛絨服裝加工及其關聯企業350多家,年產羊毛防寒服系列產品1600多萬件。
游人在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游覽拍照(7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俯瞰國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廠區(9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定邊縣鹽場堡鎮鹽廠員工在鹽池里忙碌(8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定邊縣是陜西省的湖鹽產區,鹽湖群主要分布在一條西南至東北走向的弧線低洼地帶。
9月12日無人機拍攝的流經神木萬鎮的黃河。
榆林市榆溪河生態長廊(2020年5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如今,走進榆溪河生態長廊,河道蜿蜒延伸,兩側花草幽香,市民或在林蔭小道漫步,或駐足欣賞美景,這條曾經污染嚴重的河水如今成了市民的“網紅打卡地”。
榆林,一塊富有魅力且充滿希望的熱土。
這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城、黃河在這里交匯,大漠草灘、黃土高原在這里交界,農耕文明、游牧文化在這里交融。長城的陶冶、黃河的洗禮使榆林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塊文化福地、資源寶地。
這里紅色資源豐富。從早期黨組織創建到革命根據地建設,從抗日戰爭的后方保障到黨中央、毛主席轉戰陜北以及《東方紅》《沁園春·雪》的誕生等,中國革命在榆林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光輝印跡。
這里是全國首個干旱半干旱沙區國家森林城市。治沙70余載,原本有著“駝城”之稱的榆林,森林覆蓋率從0.9%提高到如今的34.8%,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明沙已經難覓蹤影。
這里資源富集。西煤東運的源頭、西氣東輸的腹地、西電東送的樞紐,榆林依靠能源創造了亮眼的發展“奇跡”。面對經濟高速發展,這里卻下決心淘汰落后煤炭產能,出臺生態修復工作方案,保護“母親河”,恢復“榆林藍”。榆林市的轉型發展實踐再次啟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榆林,魅力無窮;榆林,活力無限。
站在“十四五”新起點上,榆林蓄勢待發。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聯系電話:0912-3893665